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1年03月 第68期
完成“十一五”向“十二五”的过渡推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张雪燕)2010 年,在院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科研和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科研工作进展及成绩
(一)2010 年中标课题情况:
共中标各类基金84 项,获得资助经费2411 万元。
1. “973”计划 中标 02项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 25项
3.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标 02项
4. 高校博士点基金中标 06项
5. 北京 市自然科学基金中标 03项
6. 协和青年基金中标 04项
7. 首都发展基金中标 11项
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中标 24项
9. 教育部回国启动基金中标 01项
10. 人事部回国启动基金中标 01项
11. 协和新星中标 01项
(二)在研课题执行情况:
2010 年我院在研课题有155 项,其中78 项课题结题,除3 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负责人提出延期申请外,其余均按计划执行。
(三)实际到位的科研经费情况:
我院科研经费连续五年呈现递增趋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四)获奖成果及专利情况:成果8 项
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重症冠心病临床评估体系和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完成人: 胡盛寿 朱晓东 郑 哲 王 巍 孙寒松 宋云虎 李立环 许建屏 龙 村 张 浩
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项目完成人: 马长生 张 澍 杨延宗 刘 旭 董建增 马 坚 高连君 王新华 方丕华 刘兴鹏 张树龙 施海峰
3.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高血压脑中风新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
项目完成人: 惠汝太 张伟丽 汪一波 樊晓寒 宋卫华 陈敬洲 孙 凯 薛 浩 白永怿
4.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
项目完成人: 张 澍 华 伟 姚 焰 陈柯萍 张林峰 浦介麟 王方正
5.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与临床诊治系列研究
项目完成人: 乔树宾 惠汝太 宋云虎 华 伟 袁建松 王 虎 尤士杰 段福建 田月琴 张 岩
6.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外科治疗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
项目完成人: 胡盛寿 李守军 王 旭 晏馥霞 刘晋萍
7.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国人易患高血压脑中风的新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
项目完成人: 惠汝太 汪一波 张伟丽 陈敬洲 宋卫华 樊晓寒 孙 凯 薛 浩 白永怿 杨晓敏
8.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优化移植治疗急性心梗的研究
项目完成人: 杨跃进 钱海燕 窦克非 杨国胜
专利4 项
1. 生长分化因子15 基因多态位点在预测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肥厚中的用途
发明人: 惠汝太 王晓建 杨 旭 孙 凯 陈敬洲 宋晓东 王曙霞 王 虎 张禅那
2. 踝动脉脉搏波测量传感器固定装置
发明人: 蒋雄京 虞 刚 刘力生
3. 股动脉脉搏波测量的传感器固定装置
发明人: 蒋雄京 虞 刚 刘力生
4. 提供间歇性低氧环境的实验动物装置
发明人: 罗 勤 柳志红 赵智慧 张洪亮 王 勇 赵 青 安睿明
(五)科技论文发表情况:
2010 年全年发表论文425 篇:SCI 文章情况115篇,英全文10篇,其中影像因子10分以上的为5篇,5分以上的为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320.19,平均每篇文章的影响因子为2.78;中文文章共计313篇,其中核心期刊306篇;出版著作19部。
2009 年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表现不俗”的论文共28篇,首次跻身全国医疗机构的前20名,并高居第二名;我院顾东风教授发表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n China(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论文入选2009 年中国
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二、科研管理新举措
1. 发挥团队作用,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
2. 向管理要效益,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
3. 召开院所首届专利项目推介会,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院转变角色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身份出现的第一年,院所领导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阜外”未来发展的蓝图,在我们感觉振奋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让我们把院所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打造心血管病领域全国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平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