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2年11月 第84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2年11月    第84期

我院首次经导管成功置入国产主动脉瓣装置

作者:张海涛 来源:院报 发布时间:2013-07-26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张海涛)9月10日,我院为两名患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现患者已完成术后一个月的随访,包括心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在内的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这两例TAVI治疗病例同以往相比又有新的亮点:

首先,一改过去TAVI治疗需要全身麻醉、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方式,而采用穿刺处局部麻醉。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并和医生随时沟通,不仅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还能够反馈术中感受,及时发现潜在异常情况。由于采用了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后的复杂恢复过程,术后患者直接返回常规病房,即刻进食和饮水,并于术后12小时即自行下床活动,充分展示了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巨大优势。

其次,这两例TAVI治疗病例使用的均为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膜装置。此前,经导管置入的主动脉瓣膜装置只有欧美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价格昂贵,且目前均未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影响了中国患者的治疗进程。此次为患者使用的是杭州启明医疗公司生产的Venus A-Valve®瓣膜装置,这种装置是一种自膨胀式的生物膜叶瓣。国产瓣膜与欧美同类产品比较,在设计上更加合理,在操作上更加简便。另外,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位置偏移,可以回收并重新定位,是第一款应用于临床的可回收经导管瓣膜装置。

欧美国家从2002年开始推进TAVI技术的临床应用,这项技术被称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又一次革命。据国外进行的对不能接受外科瓣膜置换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TAVI治疗与标准治疗相比,一年死亡危险显著降低达46%。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万例患者从该治疗中获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发生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根据相关资料,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有2%〜7%的人患有瓣膜性心脏病,基于我国巨大的人口,这一患者人群将高达数千万。而此前,我国还没有经导管置入的主动脉瓣上市,也尚未有针对国人的临床研究。

我院将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膜装置成功应用于临床,不仅是中国转化医学上的里程碑,更为广大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注入了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