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gt 2013年9月 第93期&gt&gt 正文


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3年09月    第93期

推广模式,加强我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作者:特约通讯员 陈伟伟 何新叶 陆迎 来源:院报 发布时间:2013-09-09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陈伟伟 何新叶 陆迎)为了推动慢病防治规划的落实,促进全国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借助中国心脏大会活动,社区防治论坛于8月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社区防治论坛在刘力生、吴兆苏、朱曼璐等教授的主持下,就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基层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以及基层防控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论坛首先由吴兆苏教授就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技术工具研发展开,强调无论是国民心血管病健康教育还是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管理,风险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吴教授通过论坛告诉国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团队,借助我国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数据,开发适宜国人的依托现代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这一工具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王文教授就《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做了要点解读,强调患者教育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将大众读本和媒体核心信息2部配套文件结合,以推动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有效传播。论坛还邀请到许樟荣教授做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要点解读,张向东主任做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专题报告。本次大会还特别安排深圳市代表做“深圳市社区慢性病防治模式介绍”和浙江代表作“诸暨市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模式探讨”,2个基层社区防治模式非但成效显著,而且各具特色。深圳模式从防治结合型的组织机构体系为支撑,构架起防治一体的三级防治网络体系,开展以慢病防治院为指导中心的基层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全市统一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社康中心实施规范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深圳借助这种有体制保障独立运作的慢病防控工作体系,在市慢病中心--区慢病防治院--基层社康中心服务体系架构下,建立起6个专业指导专家组,负责慢性病的督导与考核工作,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这种院办院管的服务体系,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不会受地震、传染病流行等因素的冲击性影响,而且主管机构与基层社区之间没有间隔,形成一套深圳独特的慢病防治服务模式。浙江诸暨的高血压防控模式,虽然没有深圳的机构体系优势,但诸暨社区高血压防治起步高,从浙江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开始,即实施规范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实施的是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指导的全人群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依据心血管综合风险实施分级分层规范管理。高血压管理工作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发挥各相关机构的业务优势,共同服务于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其中疾控中心主要发挥防控指导和质量控制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人群管理,综合医院担负诊断治疗和双向转诊。防控工作实施双级绩效考核,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的是真实性考评,通过电话随访等考评方式进行防控工作质量控制。质控工作半年一次,质控考核结果做到有通报,并且绩效直接挂钩,如卫生局的考评进行定量打分,取平均值为1,分14个社区分出14个极差,每个极差按3%的高低极差额兑现经费,实现奖优罚懒。高血压防控考核非但做实,而且做细,除全面评价数量、过程和效果评价指标外,还包括血压测量质量控制(如尾数偏好、测量方法)等细节考核,真正做到考核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社区防治论坛还就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中医药在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城镇社区职业人群心血管健康管理等话题展开讨论。

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在主持讨论中强调指出:2011年9月联合国慢病会议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问题,最近世界高血压联盟在土耳其召开了会议,85个成员国都认识到慢病是发展中国家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呼吁现在是我们大家联手防控慢性病的时候了,而且,慢性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社区防治。

这次参与社区论坛的都是社区防治工作者,有120多位代表到场参与论坛活动,许多代表来自基层社区。会上还出现来自江苏苏北地区的基层医生,强烈要求发言分享他在基层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经验。论坛主席临时调整日程,给基层医生更多交流的机会,得到了与会代表欢迎。这次社区防治论坛活动气氛活跃,基层社区代表借助中国心脏大会平台扩大视野,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享更多同行的工作经验。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给予本次论坛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论坛活动,各地与会代表交流了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经验,同时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做好社区人群防治工作的信心,对我国的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