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医院院报 2015年07月 第107期
中心主任简介
马坚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任阜外医院五病区主任。
主要专业: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性心动过速、心脏外科术后房速或房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
自1995年以来,共完成1万余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个人例数最多),近5年每年治疗病例达1500余例。除心房颤动的消融成功率为80%,其它心动过速的成功率达95%以上。每年成功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融失败病例近200例,指导并帮助国内50余家省级医院开展经射频消融。
200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中华医学会颁发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获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颁发心房颤动研究和治疗学术贡献推广普及奖;2008年获CIT理事会颁发介入心脏病学推广普及奖;2008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现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卫生部医疗高值耗材招标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委员会”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房颤研究工作组”、“全国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组”、“专科医师培训中心管理委员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黄晓红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阜外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副主任,十二病区主任。
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6年制英文教学。1988年至199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8年, 受到了严格、系统的临床训练。在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1993〜1996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内科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医学院学习、工作,并获芬兰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8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20余年,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等著名院所工作学习,接受了严格正规的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专业训练,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驾轻就熟,对心血管各种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多年的临床工作,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工作认真仔细,尽职尽责,深受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重视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外学习期间,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目前针对心血管病领域里前沿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2004年荣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英文论著20余篇,均被SCI收录。
颜红兵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FACC)。业务专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冠脉介入治疗。
1977年7月武汉市第12中学高中毕业,是“文革”后恢复全国高考后的首批大学本科生。1982年12月武汉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4月日本国立滨松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日本政府奖学金研究生)。
1988年7月起先后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心内科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副教授。
2004年9月起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11月人才引进调入阜外医院工作,现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十五病区主任、急诊室及二十九病区副主任。
近7年来每年心脏介入手术1200例以上,是完成冠心病介入手术例数最多的专家之一。近16年作为术者累计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治疗2000例以上,是完成急诊介入手术例数最多的专家。此外,还有多年从事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历。
目前担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和《中国循环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中国CIT、美国TCT、日本CCT等核心专家。
先后承担过10项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文章300篇,专(译)著40部;《美国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第2版)》获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材三等奖;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2研究人)。
宋云虎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副主任,心脏移植团队负责人,九病区主任。1984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阜外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0年晋升主任医师。1998年在澳大利亚悉尼St Vincent医院进修心脏外科,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心脏中心培训学习。
“医德上不辱医生使命,专业上积极进取,技术上精益求精”是本人做医生努力遵循的原则。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注重医疗质量和技术创新。共完成各类心血管病外科治疗6000余例,总手术死亡率约0.5%。其中冠心病外科手术40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1000余例,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1300余例,心脏移植190余例,肺动脉血栓栓塞剥脱术80余例,心脏肿瘤摘除术80余例,肥厚梗阻心肌病外科矫治330余例(无手术死亡)。
近几年把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放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比较应用研究、重症晚期冠心病外科治疗、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技术、心脏瓣膜修复成形、心脏移植、肥厚梗阻心肌病外科治疗、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外科治疗、心脏肿瘤摘除等等。
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0余部。
曾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要参加完成者);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4项(主要参加完成者);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要参加完成者);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要参加完成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奖(一等奖)2项。
王立清
博士学位,主任医师,十三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
1984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英语专业,1990年毕业至阜外医院外科工作。
1995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1998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出国赴欧洲学习冠心病外科技术并圆满学成回国。
阜外医院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来,共参加各类心血管手术数千例,包括心脏移植、冠心病、危重瓣膜病以及各种常见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高质量完成千余例手术,均取得非常满意的结果,还多次代表医院外派,指导合作医院学科建设和开展临床工作,获得极大好评。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作为我的执业原则,“爱心,良心,责任心”作为我的人生信条。细节决定成败,勤奋奠定成功!参加工作25年来,从未脱离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练就了扎实的外科技术。自从2001年参加病房管理工作以来,个人及病房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连年领先。
王水云
医学博士,心外科主任医师。1989年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阜外医院外科工作。199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1995〜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临床进修。现任阜外医院外科十七病区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冠心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心外科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
每年完成心外科手术近500例,主要为成人心血管外科疾病。从事心脏外科26年来,在诸多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外科治疗、心脏瓣膜修复、心房纤颤外科治疗领域,手术治疗效果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自1998年以来,致力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目前本手术团队已累计完成外科手术350余例,手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基本在1〜10mmHg,可以彻底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避免心脏瓣膜替换。本团队手术例数和手术效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首都特色医疗专项基金和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相关科研论文10余篇。
自2005年来,对98%以上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技术;采用不停跳搭桥技术使用桡动脉和双侧乳内动脉进行全动脉化搭桥;对70岁以上高龄、危重患者进行冠脉搭桥手术;冠心病合并巨大室壁瘤,以及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治疗效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主刀实施心脏瓣膜手术3000余例,在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高龄、危重症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修复二尖瓣膜关闭不全患者500余例,瓣膜修复成功率在90%以上,远期结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