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萍教授谈:ICD术后电风暴

时间:2012-04-16

浏览量:1808

ICD电风暴是指患者在置入ICD后,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需ICD干预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是置入ICD后所特有的现象。ICD电风暴不仅缩短ICD的寿命,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明显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增加死亡率。电风暴的发生率:目前关于电风暴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现在已发表的有关ICD病人电风暴发生率的研究大多数是单中心的回顾性分析,其发生率一般介于10%-20%之间,有的研究甚至高达40%。发生率的差异与各个研究对电风暴的定义、人群基线状况、随访时间长短以及接受的治疗差异有关。ICD电风暴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均是可能的诱发因素,而低射血分数、宽QRS波以及缺少ß受体阻滞剂治疗是患者置入ICD后出现电风暴的强预测因素。此外,有实验研究显示希氏-浦肯野系统异位电冲动对电风暴具有触发和驱动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临床工作中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够发现促发因素。

在处理ICD电风暴时,除纠正诱因外,静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胺碘酮是治疗电风暴的主要药物。因为发生电风暴的患者都有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所以通过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甚至实施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断术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也能有效抑制电风暴。特别是对长QT综合征而言,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该注意的是,镇静和抗焦虑治疗对电风暴发作病人也十分重要,过度的紧张易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并引起低钾,更易诱发VT/VF,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国外有报道,对于电风暴非常顽固的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外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长QT患者,可以通过通过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加快速心室起搏来终止了电风暴,对此类患者而言,暂时性的提高ICD的起搏频率,不但可以减少室早后的长间歇、缩短QT间期,还可以抑制室性异位冲动,是治疗此类患者出现ICD电风暴的有效方法。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