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球来源细胞治疗促进心脏再生

时间:2012-04-17

浏览量:1821

在临床前模型中,心肌球来源的细胞(CDC)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的瘢痕、增加心肌活力并增强心脏功能。2月14日,美国研究者在《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前瞻性随机临床Ⅰ期心肌球来源的自体干细胞逆转心室功能障碍(CADUCEUS)研究的结果。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冠脉内输注自体CDC是安全的,这种治疗可被扩展至临床Ⅱ期研究。这种治疗对于心肌存活的空前促进作用与治疗性再生结果一致,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转归的评价。

CADUCEUS研究在美国2个中心纳入25例心肌梗死后2~4周的患者,平均基线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9%,左心室的24%有瘢痕,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CDC治疗(17例)或标准治疗(8例)。从心内膜心肌活检中获得并培养的自体细胞在心肌梗死后1.5~3个月被输注进梗死相关动脉。在36天内活检样本达到了预定的细胞量,输注CDC24小时内无并发症报告。

6个月后,2组均无患者死亡、发生心脏肿瘤或主要不良心脏时间。CDC组有4例(24%)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有1例(13%),P=1.00。在第6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磁共振成像(MRI)分析的CDC组患者瘢痕体积减少(P=0.001),心脏活力(P=0.01)、局部收缩力(P=0.02)增强,局部收缩期室壁增厚(P=0.015)也显著增加。不过,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LVEF则无显著差异。

评论中国香港大学Chung-Wah Siu,Hung-Fat Tse:

多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已被显著改善,但很多患者仍会发展为心力衰竭。自体骨髓干细胞来源的心脏干细胞治疗被用于急性和慢性缺血性心肌病,但临床心脏再生的很少。

Raj Makkar等进行的CADUCEUS研究提示,心肌球来源的细胞收集和冠脉内输注在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是可行的,但尚需要在涉及更多患者、更长的随访期及真正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证实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CADUCEUS研究中,MR评估的心脏结构显示了显著的心脏再生证据,对照组的瘢痕大小和存活心肌未改变,但心肌球来源细胞治疗组的平均瘢痕大小则分别在6个月和12个月降低28%和42%。正如研究者指出的,心肌球来源细胞治疗可能通过活化内源性修复和再生通路或直接将移植的心肌球来源细胞转化为功能性心肌来发挥作用。

研究结果提示,这种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并对于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再生是潜在的治疗策略。然而,不同心脏祖细胞及其他细胞类型包括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和间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和疗效仍须被评估。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