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教授专访:借鉴先进规范治疗 深入探讨精益求精
时间:2012-09-29
浏览量:2387
365医学网:张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将于2012年9月13日至16日在南京召开。作为大会主席,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学术特色及亮点之处!大会在整体规划及学术安排方面,将与本次大会主题“规范治疗﹑精益求精”有哪些呼应?
张澍教授:近年来心律失常的研究和诊疗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无论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都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次学术年会以“规范治疗﹑精益求精”为主题,总结近年来国内在心律失常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荟萃我国在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的丰硕成果,同时介绍心电生理和起搏领域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
谈到本次会议的亮点,我认为有这样几个,一是由我介绍作题为《中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与质控》的报告,将向大家介绍卫生部实施介入直报体系实施的成果;二是加拿大的Anne Gillis教授在本次大会上将就CIED监测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细节、植入指征的掌握、随访人员的要求、事件随访的频度、植入设备的数据管理等展开系统、深入的讨论。此外,美国明尼苏达医学院的李剑明教授、来自Mayo Clinic的著名华裔科学家查咏梅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Anne Gillis教授及国内的黄从新教授等也将在会上进行精彩的演讲。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心律失常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会并作专题演讲,会议内容涵盖心电生理和起搏领域的各个方面,全面展示心律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新成果,分享临床实践经验。会议将开设的课程如下:基础培训;心脏起搏器标准化随访培训;心电生理和植入器械基础培训;技术员和护理专业临床技能培训。同时还将在会议期间举办“中美心律失常高峰论坛”、“中欧心律失常论坛”和“亚太心律失常论坛”。通过这样一些课程,充分体现本次大会主题“规范治疗﹑精益求精”的主题。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为各位与会代表呈现出一场异彩纷呈的国际学术盛宴。
365医学网:作为卫生部医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请您谈谈我国目前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规范培训的情况?在此次会议的规范化培训课程方面将做哪些安排?
张澍教授:自2009年以来,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工作在基地负责人、培训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向着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稳步前进,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规范的推广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2012年2月卫生部公布了第二批80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培训基地,6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育单位。目前有190名导师,1500多名学员。2012 年5月17日有一千多名学员参加了心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我们计划在两年内与国际心脏节律考试管理委员会(IBHRE)考试接轨。
本次会议将有来自全国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的70余名新增导师参加了学习与培训。华伟、黄德嘉、徐伟、陈柯萍教授将从培训与考试要求;培训基地管理、评估与检查;培训导师等方面介绍了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及导师工作的相关政策、规范。
365医学网:我们了解到,您牵头负责的十二五支撑项目:“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正在开展中,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此次“十二五”课题的临床意义及目前的进展情况?
张澍教授:缓慢性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对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快速性心律失常作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可根治的心脏疾病,始于1987年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临床应用。作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领域革命性的治疗进展,在短短的十余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自从1991年我国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方法以来,我国临床心律失常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国内年介入手术量已逾万例,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与安全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更在室性心律失常与房颤等前沿性疑难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在治疗规模与治疗例数上实现指数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有针对心律失常的器械植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治疗规范化情况有深入调查、评估的必要,同时对于相关的患者医疗信息这一重要的医疗资源进行数据化开发,建立国家级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对于推动我国的心律失常疾患的医疗信息化进程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
本课题拟在3-5年内,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卫生部全国心律失常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心律失常器械治疗及射频消融手术注册登记及随访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资料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患者中心信息库及疗效评估体系。
365医学网: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加之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心律失常学科的进展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值此学术年会召开之际,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心律失常学科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战略目标?
张澍教授:我国心律失常学科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临床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手术量逐年攀升。
根据卫生部网上注册资料2011年我国植入起搏器大约有47 693例(含部队医院), 比2010年(38 766)增长10.9 %,其中双腔起搏器比例近(25 905)60 %。植入CRT大约有1876例, 比2010年(1573例)增长19.3 %,其中CRTP(987例)占54%,CRTD(835例)占46 %。植入ICD大约有1228例, 比2010年(1027例)增长19.6%,其中双腔ICD比例近(179例)25%。RFCA手术量大约有70 820例(含部队医院),比2010年(54 559例)增长16.1%,其中房颤RFCA手术比例近(9 856例)15.6%。SVT 70 551例(89.56%),VT 6 601例(8.38%)。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深入执行的关键年。我们坚信中国的心律学科也将和其他医学科学一样,与时俱进,乘风破浪,刷新纪录,缔造新的辉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心律失常疾病的防治,保持繁荣的学术氛围,实施并认真完成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并充分发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的作用,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律失常介入医师,培养新一代研究型学术人才和团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完成多个国内指南和共识,延续国际学术精神,让更多的代表性专家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的心律失常学科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上一篇: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 中秋月饼别多吃
下一篇: 揭秘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