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PCI降低出血风险
时间:2013-01-23
浏览量:1510
TCT2012会议上公布了一项在韩国16个研究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非ST抬高但有高出血风险的ACS患者,经桡动脉路径PCI与经股动脉路径PCI相比,其院内严重出血率呈显著降低。
韩国光州全罗南道国立大学医院的Keun-Ho Park医学博士,介绍了一项包含995名患者的研究资料,这些患者均为CRUSADE出血评分为中度到极高度危险的患者。CRUSADE评分综合评定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糖尿病史、周围血管疾病)、入院临床资料(心率、收缩压、CHF症状)和入院实验室数据(红细胞压积、肌酐清除率),用以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可能性。
共计402名患者接受了经桡动脉PCI,593名患者接受了经股动脉PCI,院内发生出血和需要外源性输血的发生率,在桡动脉组明显降低,但两组的院内死亡率相似(见表)。
两组的一年MACE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经桡动脉PCI是院内主要出血事件的独立预防因素(OR 0.305; 95% CI 0.109-0.851; P=.003)。
桡动脉入路可减少风险
两组中,CRUSADE评分越高,与之相关的院内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越高。但是,同样在CRUSADE评分极高危的患者中,经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比较,其院内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4.3% vs. 9.9%; P=.073)。在出血评分极高的患者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15.7% vs. 24.4%; P=.134)。
在亚组分析中,与出血中危患者相比,桡动脉PCI可显著降低高危以及极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院内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OR 0.364; 95% CI 0.71-0.77; P=.009),Park博士说:“出血风险越高的非ST抬高型ACS患者,经桡动脉PCI对其出血发生率的减轻越有效。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应首先考虑采用桡动脉路径进行PCI来减少出血并发症。”
院内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患者,其院内以及1年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出血发生的患者(3.1% vs. 15.0%; P<.001 and 7.2% vs. 30.0%; P<.001)。
两组的基线特征和平均CRUSAED出血评分分数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在吸烟与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在桡动脉组较多,而在股动脉组既往曾行CABG的患者较多。
上一篇: 妊娠期相关的抗栓治疗指南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