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的诊断与高危患者的识别
时间:2013-10-30
浏览量:213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群20%~50%一生中发生过至少一次晕厥,其中53%~62%可以查明晕厥原因,而38%~47%原因不明。每年新发作晕厥的人群为500,000人,占急诊室就诊病例的3%~5%,占住院患者的6%;跌倒老年患者17%为晕厥,其中6%产生致命性伤害,29%为轻度损伤。在英国每年因晕厥住院的患者为92,600例,其中91%为发生晕厥急诊住院的,患者平均年龄68岁,90%患者都在60岁以上,平均住院2.3天,平均每例患者花费945英镑(约合人民币9292元),每年消耗87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6,037万元)的医疗资源。
晕厥发病突然、发作过程迅速(几秒至2分钟),通常为一过性、自限性(患者意识能在短期内自行恢复)。引起晕厥的病因繁多,临床诊断复杂,而不同病因所致晕厥的预后差异极大,晕厥按病因可分为神经介导反射性晕厥、直立体位性晕厥、心律失常晕厥、器质结构型心血管疾病晕厥、非心血管性晕厥以及不明原因晕厥等。而任何原因引起的晕厥病理生理机制均为一过性全脑低灌注。
晕厥的预后不良,心源性晕厥患者1年死亡率为18%~33%;不明原因晕厥患者1年死亡率为6%~12%;老年人晕厥复发率为30%。
神经介导(反射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晕厥、情境性晕厥。患者异常的自主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这种晕厥不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是青壮年人晕厥的最常见类型,诱因包括精神紧张、创伤、疼痛、高温、长时间站立、晕血、晕针等。发作可分为三期:前驱期——患者复视、上腹部不适、无力、恶心、头晕等,持续约2分钟;意识丧失期——一般持续5~20秒;恢复期——恶心、头晕、重病貌,如果有意识模糊,一般持续不超过30秒。颈动脉窦晕厥发生于头部转动、剃须、穿高领衣服等相关病理生理过程,颈动脉窦受压,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情境性晕厥与排尿、排便、吞咽、咳嗽等动作有关,压力和(或)器械感受器受刺激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每次晕厥发生时的情况足以做出诊断。
直立体位性晕厥:直立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为直立性低血压反应。见于2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可能与药物、容量丢失、神经系统损伤/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心源性晕厥:死亡率比其他类型晕厥增加1倍以上,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源性晕厥的死亡率更高。
神经性晕厥:由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导致的晕厥少见,脑干部位缺血可导致跌倒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病可导致ITA,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性疾病相关晕厥通常与焦虑症、惊恐发作、重度抑郁障碍等相关,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过度通气、迷走神经张力升高。
明确晕厥的诊断以评价患者预后,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初筛晕厥患者需要关注四个问题:患者是否为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患者的TLOC是晕厥还是其他原因导致?患者是否伴随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史或晕厥时的表现是否提示特异性的诊断?
晕厥的诊断策略:病史采集,仅仅依靠病史就能诊断大约85%晕厥患者的病因。提示为心源性晕厥的包括两次晕厥发作之间的年限少于4年,是否为卧位发生晕厥,是否有视物模糊等。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神经系统的检查对晕厥诊断效力低。对患者进行晕厥危险分层,判断患者短期内死亡的可能性、院外晕厥复发的风险、是否可能摔伤、是否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实际上很多晕厥患者是可以避免住院治疗的,如果诊断策略和流程良好,有完善的晕厥门诊(晕厥管理单元),很多晕厥患者是可以在门诊处理的。要考虑患者近期(1周~1个月)以及远期发生晕厥的风险。
综上所述,晕厥是由于短暂脑血流降低所致的一过性意识丧失,采集详尽的病史是诊断晕厥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所有的晕厥患者应测量体位性低血压血压变化并做心电图检查,神经系统的检查诊断效力低却有滥用的趋势,直立倾斜试验可以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Holter、心脏超声、心电生理检查等可用于高度怀疑心源性晕厥的患者。仍有三分之一的晕厥患者不能明确诊断病因,有效的危险分层工具不仅能更好地对晕厥患者的转归风险进行预测,而且可以帮助医师做出患者是否应住院的判断,以及对后续诊疗策略提供参考。“鸟枪法”(Shotgun approach)策略不能提高晕厥诊断效率,设立完善的晕厥管理单元(Syncope management unit)、遵循标准化的晕厥诊疗流程(standardized protocol)是晕厥患者临床诊治实践的核心。
上一篇: 女性吸烟增加脑出血风险
下一篇: 儿童如何合理用药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