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血压管理的关键时间点及SPC在降压中的地位

时间:2014-09-23

浏览量:1530

一、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血压不仅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状态,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

1991年,在约950,000名15岁以上人群中进行的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1.3%。2002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到18.8%,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更高达49.1%。

如果将相隔10年的两次高血压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仍较低。在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中,从1991年到2002年,降压治疗的达标率始终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处于极不满意的较低水平(表1)。


我国高血压控制情况无明显改善的原因,既有疾病本身的变化,也有疾病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血压调节异常或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十分复杂。首先,血管中血容量的增加可以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其次,心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既是高血压的靶器官,也会反过来影响血压调节;再次,自主神经系统和RAAS系统对血压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最后,各种体外因素如吸烟、喝酒、生活压力、钠钾摄入不平衡、体力活动不足均可直接影响血压,导致高血压。同时,这些因素也使高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

尽管近年来高血压的管理水平与治疗率均有显著提高,有效且安全的降压药物也明显增多,但这些有利条件并未能有效地改善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但如果能够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进行联合治疗,采用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同时又能用足药物剂量,包括使用单片复方制剂,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各种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建议使用单片复方制剂,以期进一步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了有关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的学术讨论,并制定共识文件,系统分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明确的治疗建议。单片复方制剂的出现是高血压治疗理念的发展、是高血压治疗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

二、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13年底,由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和国际高血压学(ISH)联合撰写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1]正式颁布,该指南提出了要积极地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新诊断的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可在起始治疗时便使用单片复方制剂。目前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但尚未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者,可根据患者血压水平换用或加用复方降压药物。血压水平在140~159/90~99mmHg的1级高血压患者,可直接换用单片复方制剂;而血压水平在160/100mmHg以上的2级或2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也可选择在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合适的复方降压药物。

最近发表的EXAM临床试验研究表明[2]:12周后,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80/5mg的患者比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单药治疗患者的降压幅度更大,达标率提高20%左右。如果高血压患者经硝苯地平控释片单药治疗后的达标率在25%左右,简单地换用单片复方制剂(如倍博特)便有可能使高血压达标率提高至45%左右。如果再把治疗时间考虑进来,两周后服用单片复方制剂组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就已出现明显差异。因此,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不仅提高了降压治疗的效果,还可有效提高降压治疗的效率。

为保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要尽可能避免与药物有关的各种不良事件发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提高有效性的同时,还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是选择复方降压药物的重要依据。

三、合理选择单片复方制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有关联合降压治疗的建议大致是合适的,应更积极地建议和推荐并更多、更及时、更普遍地使用单片复方制剂。

首先要根据药理机制选择降压药物。目前,在我国进入临床应用的各种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是在临床试验基础上所组成的治疗方案,它们在控制血压方面的有效性大多已在欧美国家进行过验证,并在我国进一步进行了较大样本的降压疗效的临床观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新型的单片复方制剂与单药治疗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大幅度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建议的方案:首选ARB+CCB、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ACEI+CCB;可以选择β阻滞剂+利尿剂、CCB(二氢吡啶类)+β阻滞剂、CCB+利尿剂、肾素抑制剂+利尿剂、肾素抑制剂+ARB、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不建议使用ACEI+ARB、ACEI+β阻滞剂、ARB+β阻滞剂、CCB(非二氢吡啶类)+β阻滞剂、中枢降压药+β阻滞剂。所列组合大体与我国指南的推荐相同。

单片复方制剂应更有效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是把两种降压药物放在一片药物中使用,使联合降压治疗更方便、更可靠、更有保证,是这种治疗方法比自由联合治疗能够更有效控制血压的原因之一,通过更有效控制血压,起到保护靶器官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此外,使用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还可能有利于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四、结论

起始采用联合降压治疗可以带来临床益处,特别是对于需要早期控制血压的患者,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降压治疗的依从性,可以作为联合降压治疗的优先选择。

优化治疗的组合包括ACEI或ARB与CCB或利尿剂的两种药物及ACEI或ARB与CCB和利尿剂三种药物。在使用单片复方制剂后血压仍不能控制时,可以选择增加复方制剂的剂量,也可以加用第3种降压药物,即把RAAS阻断剂、钙拮抗剂与噻嗪类利尿剂3种药物联合起来使用。这3类药物所组成的3组分复方制剂在欧美国家已进入临床应用。我国是否需要这样的三药复方制剂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

五、Q&A

演讲后,王继光教授就我刊记者提出的中国高血压指南为何提出单片复方制剂作为单药治疗未达标及新诊断的2级或以上高血压及高危患者的一线药物选择进行了解答,同时对单片复方制剂比自由联合用药效率高进行了论证。

王继光教授告诉记者,在考虑降压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兼顾降压的安全性,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二级或以上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开始时即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单片复方制剂,能够提高达标效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王继光教授又指出JNC8对降压治疗策略没有推荐顺序,但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4周后如血压仍不达标应考虑采用其他治疗策略,而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给予起始联合治疗。这一建议再次强调了血压达标,特别是早达标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实际临床工作中,4周内达标比例并不高。2/3以上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才能实现血压达标。因此,此种推荐更合理。

王继光教授进一步指出,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的降压作用更强。与自由联合用药相比,单片复方制剂可以提高联合降压治疗水平,减少由于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联合治疗使用不足、不及时、配伍不合理以及漏服、错服、擅自减量等问题,从而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研究显示,单片复方制剂应用4周即可使近半数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3],对于CCB单药治疗未达标患者,治疗4周后达标率更可达到72%[2]。王继光教授评价说,使用单片复方制剂是符合中国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策略,也是中国高血压治疗的趋势,因此单片复方制剂拥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六、小结

总之,高血压已经成为21世纪重要的大众健康问题,血压达标刻不容缓;国外近期公布的高血压指南和最新公布的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均推荐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单片复方制剂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略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