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6】ESC和EACTS首次联合发布房颤指南:强调房颤的早期诊断,并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为一线治疗
时间:2016-08-31
浏览量:1541
8月27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首次联合发布了房颤管理指南。指南原文同期在Eur Heart J和Eur J Cardiothorac Surg上发表。
据指南撰写工作组主席、来自ESC的Paulus Kirchhof教授和共同主席、来自EACTS的Stefano Benussi介绍,这一指南集合了临床心脏病学、电生理学、心脏外科、神经科以及心血管专科护士等多领域专家共同撰写,旨在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改善房颤患者临床转归。
在欧盟,房颤负担较重,据估计,到2030年,整个欧盟将有1400~1700万房颤患者,而且每年还会新增21.5万新诊断的房颤患者。而口服抗凝药,是预防卒中,延长寿命的重要举措。
新指南推荐,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作为一线药物在适宜房颤患者中应用,并指出,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方面,NOAC与华法林效果一样有效,甚至更优,且较少出现颅内出血和死亡。
不过新指南也并没有抛弃华法林,认为华法林疗效明确,应该作为不适宜使用NOAC者的首要选择,例如植入机械性心脏瓣膜的患者。
基于欧洲卒中学会(ESO)的倡议,新指南对出现抗凝治疗并发症的患者也给出了推荐意见。具体包括出血后重启抗凝时机,管理出血以及缺血性卒中房颤患者的抗凝管理等。
“既往指南多关注哪些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新指南则更着眼于改善抗凝治疗的中断。”Kirchhof指出。
此外,指南强调房颤在首次卒中前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目前已有足够证据支持对患者进行机会性及有针对性的心电图筛查,例如对65岁以上人群以及高危患者等进行筛查(表1)。
表1 新指南关于房颤筛查的推荐
在治疗房颤方面,新指南推荐,导管射频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安全性相当,可为适宜患者一线治疗。其中,肺静脉隔离消融治疗为一线推荐,对于更大范围的消融在再发房颤患者再次消融可保留应用。
此外,考虑到射频消融治疗房颤长期复发率较高,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外科治疗的杂交手段对于未能复律者可以应用。
ESC也与时俱进,通过应用各种智能手机APP,在推广指南的同时,还为房颤患者和临床医生架起沟通桥梁。
查阅指南全文,请点击:
http://eurheartj.oxfordjournals.org/lookup/doi/10.1093/eurheartj/ehw210
来源:ESC AND EACTS LAUNCH FIRST COLLABO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GUIDELINES. ESC. 27 AUG 2016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