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视长期高血压 定期检查 个体化治疗

365医学网:为什么要重视长期高血压问题?

蒋雄京教授:高血压在我国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状态,根据历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其增高趋势明显,据统计,近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0%左右了,这就意味着五个成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那么为什么要重视长期高血压呢?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是紧密相关的,长期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控制,有可能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临床疾病。所以说长期高血压应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365医学网:长期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做哪些方面的检查?

蒋雄京教授:高血压的检查从专业角度来讲,首先要评估患者的血压到底有多高?如果仅到诊室找大夫测量一次血压够不够?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到诊室去量血压,存在一个问题,因为患者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精神紧张,容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的问题。那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患者的血压可能原本是正常的,但是测量的结果提示是高血压。所以诊室的一次血压测量对诊断高血压显然有可能导致误诊的问题。

临床上强调,并非同日三次的诊室血压测量都达到收缩压140或者舒张压90以上毫米汞柱才诊断为高血压,现在很多人认为根据以上方法诊断是否为高血压还是不够的。如果要确定到底是否能诊断为高血压,就应强调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如果诊室血压的测量结果偏高,就需进一步明确是否为高血压,要确定一天之内是不是血压总是高的?还是就有一段时间高?那么此时就会建议患者进行24小时的连续血压测量。

所谓24小时血压监测,就是将一种特定的动态血压记录仪佩带在受检对象的上肢肱动脉部位,仪器自动定时记录受检者24小时血压,发现受检者日常活动(如运动、锻炼、工作、生活、休息和睡眠)中的血压变化。动态血压监测能有效避免诊室血压因为白大衣效应引起的血压测量偏差。如果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达到了高血压的标准,便符合高血压的诊断。

如果没有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的话还有另一种方法,家庭血压测量,那就是自己测量血压,把血压计带回家,在放松的状态下自己给自己量,或者是家里人给自己量,这种情况下,测量的血压次数很充分,环境也比较好,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在多次测量之后,更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血压,如果测出来的血压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便符合高血压诊断。

综上所述:第一、血压测量很重要,是否为高血压首先测量的结果需准确,如果测量结果不准确,就不能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依据。第二,如果已经诊断为血压高,就需要考虑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焦虑、肥胖、高盐摄入、工作紧张、睡眠不足、长期饮酒等。首先需要考虑血压升高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于血压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外,高血压的危险分层也十分重要,即要仔细查看高血压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首先进行血压水平分级,血压属于160档次的?180档次的?还是180以上的档次?这个很重要,因为血压越高,时间越长,对心血管的危害就越大。同时要确定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脂,是否重度吸烟喝酒,这些因素可能对高血压的发展和器官损害有促进作用。

其次要检查高血压是否已导致心脑血管损伤,通常需要通过心电图检查,看看是否有高电压,这是判断心脏是否已经肥厚的初步依据,可做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认室壁是否肥厚,心室的质量是不是明显增加,如果有,说明心脏确实已经受到高血压的损伤。再查看眼底动脉,若有明显的收缩狭窄,甚至渗出或者出血、水肿,那就说明血压非常高,已经增高了颅内压。然后检查肾脏有没有损伤?比如有蛋白尿、肌酐升高,说明高血压已经导致肾脏功能损伤。诸如此类的评估还有其他,比如血管是否硬化,脉搏速度的测量,外周血管是否堵塞(比如左右上肢血压不一致,上肢血压一高一低,便说明上肢血管堵塞,如果测不到下肢的血压,那说明下肢血管堵塞)。此类问题我们要对长期高血压的病人进行合理的评估,查看高血压是否导致器官损害,是否合并心脑血管问题,如果有,或者是很多问题交汇在一起,说明这种高血压很危险。这就是高血压分层的方法及意义。

如果血压持续保持在一个很高的状态,除了考虑以上危险因素之外,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排查,即继发性高血压的排查。其中一部分高血压是因为特殊的疾病引起的,常见的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使血容量明显增加,因此血压会增高。再者如肾上腺长了嗜铬细胞瘤,分泌出来儿茶酚胺,会导致血压非常高。如果表现满月脸、水牛背、紫纹叫做库欣氏综合征,产生太多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严重高血压。肾脏导致的高血压问题也很多,比如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这类病人大部分都合并严重的高血压,为什么呢?肾脏功能不全,对水盐的排泄调节能力很差,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血压问题,叫做肾实质性高血压;如果肾动脉严重狭窄,肾动脉供血不足,机体就会作出反馈,肾脏开始分泌大量肾素,会激发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这个系统,引起血压升高,这是高肾血管性高血压,也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

365医学网:如果一个高血压患者,已经在通过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但是因为血压耐受能力比较强,即使血压在150左右,也没有感觉不适,但是就患者目前的血压值来讲,血压的控制还是没有达标。对于这种患者的血压的测量及用药您有什么指导建议吗?

蒋雄京教授: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得了高血压现在吃了降压药,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到底控制得好不好?怎么样监测自己的血压才能够反应出血压控制的情况呢?其实就是以上提到的测量血压的问题,什么时间测量血压?降压药物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效的,一种是短效的。长效降压药一天一次,往往是早上服用,短效降压药往往可能早中晚都需要服用。这就涉及到药物动力学的问题,一般来说,测量血压,要查两头。长效药能不能覆盖全天,一个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吃药之前的那一次血压测量,就是快到二十四小时末的血压高不高,一般早晨吃药之前,要量血压;第二个节点就是晚上睡觉之前再次测量血压值。当然还有一次我觉得也比较重要就是药物药效最高峰的时候,对于长效降压药物来说,药效的高峰时段一般在服药以后大概二到四个小时之间,短效降压药物就是服药后两小时,要看这个药在最高峰浓度的时候血压控制得怎样。峰浓度时血压还没控制住说明药物不足;峰浓度时血压很低,比如要求降到120/80左右就很好了,结果发现降到了90/60,或者更低,患者出冷汗、头晕乏力,这个时候就说明这个血压是降到太低了。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节点:1、服药前的血压值;2、睡觉前的血压值;3、服药后药物最高峰浓度的血压值。这是常规监测的三个点,当然平时也可以监测。如果身体感到明显的不舒服,如出现头晕等症状,也要及时进行血压测量,以确定是由高血压或者低血压引起的,从而调整用药。

但是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比如之前提到的次数问题,一般来说,第一次的血压值往往是比较高,但是量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可能就慢慢低下去并趋于稳定,所以要求量血压至少连着量三次,或者四次,第一次的测量值不计算在内,第二次第三次加起来除以二,或者后三次的测量值加起来除以三,这种计算方法能比较客观的反映血压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