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产前产后一体化绿色通道,护佑先心患儿重获新生

     1月24日正月初三,当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欢快氛围中,对于昭通的王先生一家来说却是喜忧参半。上午8:40分,王先生的儿子崽崽在昆明顺利出生,伴随着几声呱呱坠地的哭声,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弱,随即孩子出现室息,颜面、口唇青紫等症状。

     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只有32mmHg,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为48mmHg,乳酸高达7.7mmol/,严重酸中毒。孩子出生的医院立即为崽崽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但崽崽的缺氧改善不佳,病情极其危重。“当时医生说孩子状况很不好。我们心想无论如何要保住这个孩子。”出生四个小时后,孩子紧急送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先生说,他们在孩子出生当天就已经和云南省阜外医院picu(小儿重症监护室)取得联系。


为何绿色通道能如此快速开启?

原来崽崽在母亲腹中28周时,在当地医院产检发现心脏彩超异常,产妇在当地医生建议下专程来到云南省阜外医院确诊,胎儿心超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心病,50%的患儿在出生1个月后就会死亡,所以出生后需尽快做手术。

“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先心病。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为孩子争取一线生机”抱着救治孩子的信念,王先生和妻子了解到,此前己有数例类似崽崽这样的低龄低体重危重患儿在云南省阜外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手术治疗,“医生介绍及时救治的话成功率很大”王先生说,得益于云南省阜外医院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他们立即与医院小儿外科团队取得联系,为孩子的出生及后续救治做好准备。

云南省阜外医院根据孕妇预产期在1月20日就做好了充足准备,随时等待患儿的到来。


     入院后,医院picu积极为患儿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调整术前状态。在出生后第3天,1月27日,由医院院长助理、外科管委会主任王小啟教授带领小儿外科团队为崽崽施行了大动脉调转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返回picu。


在picu全体医护的精心看护下,患儿于术后第1天,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撤除呼吸机。目前崽崽呼吸、循环平稳,2月17日顺利出院。王小啟教授表示“新生儿阶段先天性心脏病高危患儿的比例极高,许多病种在这个阶段有很高的自然病死率:如大动脉转位需在生后尽早纠治。”


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缺陷首位。围产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对于改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预后至关重要。

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发挥专科优势,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支持下,在省内率先开展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通过多学科合作,为先心患儿制定围生期管理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低龄低体重的先心患儿打开生命的通道。截至目前,医院已为百余名先心患儿开通产前产后一体化绿色通道,患儿们均获得高水平的救治。通过先心患儿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云南及周边重症先心患儿可以不用远赴外地寻求治疗,在家门口即可得到高水平的救治,为重症先心患儿带来了“生”的希望。



(1)全面、精确的胎儿超声动图诊断,包括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详细评估。

(2)多学科联合会诊,进行产前细化危险分层评估,制定宫内及新生儿期的“产前产后一体化”围生期管理治疗方案

(3)根据母婴病情提供绿色诊疗通道,制定分娩方式及产后新生儿期诊疗救治方案

(4)出生后即刻评价胎儿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变化、早期确诊和内外科联合干预,提高新生儿期的救治成功率,降低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围产期病死率。


本文摘自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