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时间:2013-12-06

浏览量:484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以及血液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粥样的坏死物,在动脉内膜积聚大量外观呈黄色粥样的脂质,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哪里有“动脉硬化”,哪里就有缺血

一旦血管局部隆起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足以阻塞动脉管腔,那么这个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就将缺血或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径狭窄,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大脑某一支血管堵塞,使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甚至失明、昏迷等症状。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甚至可发生坏疽。

易损斑块——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

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斑块中的脂质成分及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是否易导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稳定斑块的纤维帽比较厚,不容易破裂。不稳定斑块又称易损斑块,这类斑块的纤维帽薄,内含脂质又多,就像薄皮大馅的饺子,容易破裂。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或者血管痉挛时,纤维帽就易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和大量血小板的聚集形成了血栓,造成心脑血管急性堵塞,则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或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与不稳定期交替的过程,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多是在易损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致急性心肌缺血。这些患者发病大多数并没有先兆。人们往往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是突发心脏事件的罪魁祸首,而事实上,那些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的破裂,才是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并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

重点防治易损斑块

针对易损斑块的治疗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体重超重。少食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的煎炸食物及胆固醇含量过高的动物内脏、蛋黄等。烟草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提倡不吸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放松身心,释放紧张的情绪。控制危险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及时控制血糖;如有高血压应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防止易损斑块破裂,降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

患者服务

预约挂号

出诊信息

重点科室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

0871-651997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