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1-08-16
浏览量:3241
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会主席胡盛寿院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并答记者问
顾东风副院所长主持新闻发布会
各位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并答记者问
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新闻发布会专家合影
8月12日,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心脏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众专家一致指出,慢病导致的疾病及经济负担给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带来了巨大压力,“预防为主”是中国最佳、最重要,也是最合适的心血管病防治大计。中国心脏大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胡盛寿教授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应从‘治疗疾病’过渡到‘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研究方向也应从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转移到以应对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大需求为导向。”
据高润霖院士介绍,前期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显示,目前估计我国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患者数达2.3亿,每5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3位死亡者中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我国城乡居民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增长趋势。
在回顾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后,高院士表示,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很大程度上源于危险因素控制不良,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群防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提出,2010~2020年是中国防控慢病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应对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世纪挑战。
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越演越烈的心血管病流行态势面前,我们并非毫无预见、举足无措与庸碌无为”。事实上,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吴英恺院士等老辈专家带领下完成的全国首次高血压普查、在首钢建立的第一个国人高血压防治网络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向全球推广首钢心血管病防治经验——首钢模式。刘教授特别强调,中国心血管病防控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授予其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之职其实不仅是对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成绩的一种肯定,更是希望中国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防控的领军者。
谈到如何切实推进中国的心血管健康事业,大会主席胡盛寿教授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1年来的实际工作与成果作答。他提及,虽然中国包括冠脉介入与外科手术等诊疗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但应对心血管病流行的最佳措施无疑是预防,只有将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从“治疗疾病”过渡到“防治并举,以防为主”,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转向社区,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控心血管病。认清这一形势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各位同仁统一思想,从四方面着手统筹规划:(1)组建预防研究部,从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构建职能完善的工作体系,集科、教、研为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预防研究基地已正式奠基。(2)调整学科发展布局,打破学科壁垒,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全方位防治为方向建立学科,通过交叉学科建设加强联合攻关。(3)加强转化医学研究,通过预防研究部与临床医学部紧密结合,发展交叉学科;依托技术优势,协调全国防治专家队伍和大型综合医院技术力量,开展大医院与基层社区紧密协作。(4)将防治主战场瞄准社区,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转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国家心血管病防控技术规范制定、防治模式建立和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成果有目共睹。
在高度赞赏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对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贡献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建议,鉴于需从国家层面统筹应对心血管病与整合医疗资源的现实需求,中国应成立国家心血管病学院(CCC)。不同于现有的专业学会,作为学术信息的发源地与发散地,国家心血管病学院将为政府决策提供学科建议、从政府层面整合资源,专业技术培训、准入与行业规范的制定与管理等。其使命是作为政府与专家间的纽带,为中国心血管病防控事业做出新贡献。
阜外院训
敬业 · 仁爱 · 求实 · 攀登
军队文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注重团队协作,组织纪律严明
协和文化
协和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思想内核:崇尚科学、崇尚知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表现方式:凝重、内敛、不张扬、重视口碑效应
精英文化
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